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亦即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達20%,「活得久、活得好」更是大眾關心的重要議題。中正大學31日於雲林縣斗南鎮青銀共生基地舉辦「因應超高齡社會成果分享會」,展示該校透過成人教育與食農產業跨領域合作一年多來,從協助傳統農具產業改良研發新農具設備、養鵝業推廣行銷高營養價值的鵝肉到庇護工場轉型等成果,盼為超高齡社會預先做好準備。
中正大學於2021年進駐經營青銀共生基地,是全台灣第一個退休準備教育的基地,由成人及繼續教育系教授李雅慧為台灣中高齡者設計相關活動與輔導產業轉型。而青銀共生基地營運長張佑在則從作物種植、加工到成為餐桌美食,串聯在地食農產業。
受到高齡少子化的影響,在地傳統產業更急需轉型,拓展新出路。李雅慧表示,透過成人教育,輔導傳統產業順應高齡社會趨勢,其中已輔導當地數個成功案例,包括協助傳統家具與農具產業設計與生產如離地種植設備、可移動防蟲網室、友善座椅、省工節力農具等延長農作職涯。
張佑在提到,改良農具設計能讓各年齡層的民眾不需彎腰或蹲坐,都可透過舒適、省力的方式享受種植作物的愉悅感。舉凡露臺、陽台等,離地式種植可搭建在任何一空間,想圓「田園夢」不一定只能住在鄉下,都市人也能享受當農夫的樂趣。 此外,中正團隊還協助傳統養鵝業凸顯鵝肉的優點與營養價值,促其成為超高齡社會的超級食物。鵝肉對人體的健康有不少好處,例如鵝肉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特別是亞麻酸的含量更超過其他肉類,且鵝肉脂肪熔點較低、質地柔軟,也是較易消化的肉類。李雅慧指出,目前養鵝業萎縮相當厲害,加上幾乎沒有年輕人想投入鵝肉養殖,因此協助業者認識高齡社會的需求,並針對中高齡者的特性進行行銷與消費者教育,才能擴展鵝肉市場。
而在分享會上,中正團隊針對身心障礙成人的老化議題,也提出庇護工場未來即將進行的轉型規劃,如簡化農場加工品的製作流程,讓身心障礙者更易學會加工技術,得以在老化過程中持續工作。
此次分享會吸引許多關注超高齡社會發展的產官學專家,包括雲林縣政府副縣長謝淑亞、計劃處處長李明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主任練慶儀、助理研究員蕭智彰、衛生福利部雲林教養院院長劉淑喜、大觀歐洲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不菲、智齡科技總經理陳裕元等蒞臨指導,並給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