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皮渣升級木寡糖
<p>鳳梨除了做成鳳梨酥、鳳梨酵素等,鳳梨皮渣還能回收變成顧腸胃、助消化的木寡糖。生活在鳳梨產地的嘉義縣民雄鄉,中正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李文乾看見鳳梨製品在加工過程中總是剩下大量的鳳梨皮廢棄物,於是利用生物技術發明的酵素來分解鳳梨皮渣並製造木寡糖,產率高達22%,相當於一公斤鳳梨皮渣可產出220克木寡糖。這項技術目前正申請專利,將讓廢棄鳳梨皮有新的用途,減少環境污染問題。</p>
國立中正大學推動行政人員訓練暨提升英語能力實施計畫
本校訂有「國立中正大學推動行政人員訓練暨提升英語能力實施計畫」,並據以多元方式辦理年度各項訓練研習
台灣保育類蛙類異地保育計畫
協助清華大學生命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李家維老師採集諸羅樹蛙蝌蚪
2021春季藝文、秋季藝文活動
以多元但聚焦的呈現型態,提供中正大學師生以及鄰近社區居民各種藝文饗宴
中正大學SDGs計畫
|
Nov 14, 2020
原運動文化裸弓射獵
以「射獵文化與職涯知能」為主題,旨在促進認識原住民文化中的射箭,它不只是運動,更是生活必要的一環。</p><p>除了射箭活動外,有學生樂舞展演,另外辦理狩獵及法律、生態講座,同時也舉辦射獵文化器具靜態展,活動參與成員除了原住民族學生外,也有非原住民族學生及外籍生,期盼藉由活動讓不同族群相互交流。</p>
中正大學SDGs計畫
|
Nov 11, 2020
原住民族週-「原」來不孤單
現代原住民青年大多都不是在原鄉長大,因此自我認同以及在找回身分的路上格外困難,這次原民週講座主題多以原青返鄉或如何找回自我認同為主軸,就是希望能鼓勵更多原住民青年能找回對於族群的認同與歸屬。
山美鯝魚節─阿里山部落文化共榮一日體驗營
鯝魚節─阿里山部落文化共榮一日體驗營,期待透過推動移地教學暨營隊,增加學生見聞,讓原、漢學生相互交流,藉由營隊的各項體驗活動達到多元族群共融。
【烈風講堂】民雄與苑裡的對話
一系列活動包含: 老市場新生命;青年為何返鄉;佇打貓‧講大士;烈風與光影的對話-民雄老照片的在地記憶等。
實體展售會
第二次實體展售會,小農們在介紹產品的時候比較不害羞了,懂得在行銷的時候加入自己的品牌故事!
校內參與教師:1
校內參與學生(含助理):7參與小農:8
您「播客」(podcast)了嗎?
邀請前中廣記者李佩昕老師主講了-您今天「播客」了沒?,透過此課程讓師生明白學會了直播,就多了一個傳播行銷方式。它讓素人有機會展演自我,創造不同人生!
校園族群現身,族服文化交流營
<p>實地到部落參訪,了解部落的文化,聽聽部落族人說故事,能更加深學生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穿上族服,向大家展現出自己的族群文化,每一個族群都有著不同的歷史脈絡,藉由族服可以讓學生們互相欣賞,也能互相分享彼此族群的文化,達到一個族群共榮的效果。</p>
來勝學院
來勝學苑運作方式與管理辦法-本學苑為本系師生實驗與創新的空間,透過教師教學與引導,鼓勵學生自行提案,輔導學生對外進行成人學習相關活動,並進行成人或高齡教育方案之企劃與推廣,以對外運營為訴求,並據以建立商業模式。